种业的健康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息息相关。唯有一个强大的种业,才能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农业。多年来,国际种业竞争愈演愈烈,种子研发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研发实力如同种业的大脑与中枢神经,其强大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种业的整体实力强弱。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产业链,直接关系到农业在当前及未来的健康发展。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是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近几年来,寿光市财政累计投入3亿元资金,从培育、繁殖、推广三个方面全方位扶持蔬菜种业研发。借助一系列措施,国产蔬菜种子在寿光市场的占有率逐年提高,已由2010年的54%提升到了目前的70%以上。其中,黄瓜、圆茄、丝瓜、苦瓜、豆类、西葫芦、甜瓜、樱桃番茄等作物国产种子比例达到了90%以上。寿光已初步建立起“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成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蔬菜种业创新示范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根基。
种业振兴中的寿光元素
4月2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当天,2022寿光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种博会)在寿光市丹河设施蔬菜生产标准化园区同步线上举办。本届种博会参展单位涵盖了全国各大省级科研院所,京研益农、天津德瑞特等国内知名种业企业,还有荷兰、法国、以色列等国家的种业企业,共计430家单位,代表了当前设施蔬菜育种的最高水平,共展出番茄、辣甜椒、黄瓜、甜瓜、南瓜等6大类作物4455个优良品种。本届种博会还新增各类口感番茄品种展示,良种数量超过2300个,为历届种博会之最。而在本届种博会的数千个良种当中,国产种子占据“半壁江山”,其中不乏寿光蔬菜种业集团自主研发的金蜜、黄金番茄二号,京研益农种业的“圣绿306”等一大批“寿”字号优良新品种。
作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蔬菜种业博览会,目前,寿光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已经成为继“寿光蔬菜”、“菜博会”之后寿光的第三张蔬菜产业“名片”,通过展示最新的蔬菜良种,交流前沿的育种技术,为育种企业、种子经营企业、代理商、农户之间沟通交流搭建起专业化平台,为全国蔬菜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寿光支撑”。
在寿光本土的种子企业中,寿光潍科种业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背靠潍坊科技学院蔬菜种业科研优势,整合行业人才、种质、市场资源,大力推动蔬菜品种自主研发,并探索延伸服务产业链,促进了农技传播、技术扶贫。
解决种业“卡脖子”的难题,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及多个中央“一号文件”中重点强调的。随着国际国内种业交流日渐频繁,如何丰富并保护我国的种质资源,就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潍科种业既有根植菜乡寿光的区位优势,又有背靠高等院校的科研优势。近年来,公司充分利用这两大优势,持续推进蔬菜种子的自主研发。目前,公司已有自主研发品种32个,其中15个完成了新品种登记,种类涵盖番茄、黄瓜、甜瓜、辣椒、西葫芦、西瓜等多个品种。
据了解,潍科种业借助潍坊科技学院的科研实力支持,组建了专业蔬菜品种课题组,常年坚持进行自主品种研发。在寿光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潍科种业充分将自身的优势发挥了出来,不仅在种业科研方面,更在种子市场竞争中,逐渐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在种业研发之外,他们也在积极拓展新领域。在农业投入品研发、植保科技推广、土壤保护等方面,公司都组建了专门的团队或课题组。从关注一粒种子,到服务于蔬菜全产业链,越来越多寿光本土种子企业加入到产业升级的队伍中来。
搭建平台 筑巢引凤 让种业创新动力十足
开放包容的态度,也让蔬菜种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多年来,寿光市主动搭建科研平台,筑巢引凤,持续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在国家蔬菜种业基地建设方面,建成了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成立了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十多家国家级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寿光研发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寿光分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单位相继落户菜乡。在人才方面,遗传育种专家方智远、设施园艺专家李天来、中国的“辣椒大王”邹学校、农业信息化领军人物赵春江在这里汇集,他们每一位的研究领域都针对蔬菜产业核心要素。
京研益农(寿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正式在寿光开始运营来,依托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发挥“种企+研究中心”的优势,全面开展了蔬菜新品种选育,持续推动本土化育种,在常规育种、分子育种、种子质量检测、植物病害检测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据了解,该公司通过开展蔬菜育种技术创新及优异资源创制,进行了甜瓜、西瓜、西葫芦、南瓜、黄瓜、茄子、辣椒、番茄等多个新品种的选育,并组建专业团队,创新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在育繁推一体化方面,京研益农大力度整合优势资源,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2018年以来,公司将厚皮甜瓜、高品质南瓜作为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率先建立了甜瓜抗病优质分子标记育种辅助技术体系,成功育成了抗病抗裂高品质哈密瓜新品种“都蜜5号”,并获得了新品种权保护。除了甜瓜,公司还将在黄瓜、樱桃番茄、西葫芦方面,构建分子育种平台,丰富种质资源,不断突破传统育种模式。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聚集着一支支种子研发团队。从分子育种、细胞育种,到病害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将中国农科院科研优势与寿光蔬菜产业优势相结合,积极开展蔬菜全产业链的技术研究,助推寿光蔬菜产业升级。2019年以来,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寿光综合试验站,育种室的番茄、黄瓜、辣椒、甜瓜等育种基地,植保室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研发基地,栽培室的设施栽培研发基地等,均落户寿光,在中心基地开展工作。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已有的甘蓝、黄瓜、番茄、辣椒、白菜、茄子、西瓜、甜瓜、南瓜、菠菜、品资、设施栽培、无土栽培、菜病综防、植保病害、功能基因、种苗繁育等17个课题组,也已经与研发中心开展了科研合作。在进行高水平的科研之外,公司也在致力于实现高效率的科研成果转化、孵化,逐步建成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渠道,让优秀的科研成果不再“封闭”在研究所、实验室内,以更成熟的形式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竞争的检验,推动建立一种或多种“科研转化市场效益、市场效益支持科研”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王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