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5年04月25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2版:新闻

云南省一位黄瓜种植户致电《北方蔬菜报》求助——

“黄瓜茎秆为何开裂?”

□记者姜文丽报道

近日,云南省一位黄瓜种植户给《北方蔬菜报》记者打来求助电话。“我种的黄瓜结瓜没多久,黄瓜茎秆为何开裂?”种植户很是着急。

经仔细询问得知,这位种植户棚内黄瓜结果实不久,有的便出现了茎秆开裂,并且开裂部位有流红胶的情况,严重的还直接导致死棵,并且此病发展速度较快,一时无从下手防治。

根据种植户发来的茎秆开裂图片,经技术专家研判,确定是由黄瓜蔓枯病侵染引发的茎秆开裂、流红胶。

蔓枯病的发病症状及原因

蔓枯病是瓜类作物上的常见病害,不仅侵害黄瓜茎秆,还侵害叶片和果实。茎秆发病,多发生在植株距地面10厘米左右的茎秆处。病斑呈椭圆形至梭形,病部呈灰白色,有琥珀色胶状物溢出,后期病茎秆干缩、纵裂呈乱麻状,严重时导致烂蔓、维管束不变色,受害叶片多从边缘发病,形成黄褐色或灰白色“V”形大病斑,后期病斑易破碎、轮纹不明显,其上密生小黑点。

蔓枯病病菌喜湿喜温,一般在18℃-25℃,相对湿度85%以上时,病害易大面积发生。结合往年发病情况分析,蔓枯病多发主要是棚中湿度大导致病菌感染引起。气温不稳定,棚中通风不

良、湿度大是导致病害高发的重要因素。经了解,这位云南种植户的棚室采用大水漫灌的浇水方法,加重了棚中湿度,也是引发病害的一个原因。

如何有效防治蔓枯病

防治蔓枯病,建议采取药剂防治和环境调控相结合的措施进行,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降低棚中湿度。日常可采用勤通风、浇小水、滴灌浇水等措施,降低湿度,保持棚室适宜温度。

二是保持地表通风透气。建议及时疏去下部的老叶、病叶及残叶,使地表和植株间通风透气。

三是减少农事操作留下伤口。蔓枯病主要是通过气孔和伤口侵染,幼苗病多是从气孔侵入,而老的组织主要是伤口侵染,如打叶后的伤口就是病害侵染植株的主要途径。建议疏叶、摘瓜及打杈时尽量选在晴天,并及时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喷洒全株。

四是药剂防治。建议用阿米妙收、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苯甲·嘧菌酯等药剂防治。如果茎蔓染病,由于蔓子上有裂口,喷药时可在药剂中加入噻枯唑、喹啉铜等防治细菌的药剂,以防细菌从裂口处侵染为害。

除蔓枯病外,引起黄瓜茎秆开裂也有其他原因。

——生理性问题导致裂秆。生理性问题多发生于蔬菜生长前期,植株茎秆娇嫩,因水分不

均、温度变化剧烈等原因,导致内外生长速度不一致而引起裂秆。茎秆开裂后植株体内汁液流出,干了以后在茎秆上留下白干的痕迹,但没有胶膜、霉斑。日常管理中可喷施碧护、甲壳素等提高黄瓜的抗逆性,增加茎秆表皮韧度,减少裂秆发生。裂秆发生后,应及早喷施药剂,避免病原菌侵染。

——炭疽病导致裂秆。炭疽病发生严重时会造成茎秆开裂,裂口多为菱形,裂口处会伴随黄色或褐色胶体流出,偶尔也会有细菌性病害混发。防治炭疽病,建议用溴菌腈、咪鲜胺、苯甲·嘧菌酯等药剂。

2025-04-25 姜文丽 云南省一位黄瓜种植户致电《北方蔬菜报》求助——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26820.html 1 “黄瓜茎秆为何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