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9版)
错误操作影响膜流滴性
使用在大棚上的农膜消雾流滴剂有效期是3个月-6个月左右,如聚氯乙烯无滴膜无滴期限不低于6个月,在6个月内无滴区不少于70%;聚乙烯和EVA无滴膜无滴期限不低于3个月,在3个月内无滴区不少于50%。因此,膜的最佳使用期,必须确保在消雾流滴性能期限内。
冬春季节,膜流滴性能好是降低棚内湿度的关键,使用过程中应避开人为操作的误区。
误区一:全棚覆盖地膜。有菜农采用全棚覆盖地膜,使棚内蒸发的水分总在棚膜与地膜空间内循环,随着空间内水分越来越多,滴水会越来越严重。
误区二:棚膜与钢丝、竹竿棚体骨架等亲密接触。为提高稳定性,有菜农刻意增加钢丝密度,且用钢管代替竹竿,使棚膜与钢丝之间间距变小,或未抻紧的膜在大风作用下,导致棚膜与棚体骨架频繁摩擦,使膜上的消雾流滴剂减少甚至消失。
误区三:棚面角度过小。通常情况下的棚脊高度与棚室宽度的比例为1:2,是为了保证棚面有最合适的拱度。一旦棚室宽度过大,棚面拱度就会降低,棚面相对平直,就影响到了棚膜上水滴的流动性,使水滴不是顺膜流下而是直接滴落。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膜裂口
膜的破裂通常是受到较大压力时,膜上存在的裂口承受不住压力而发生的,膜上出现的裂口往往是大风造成的,如何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膜出现裂口?
一是捆绑竹竿的铁丝。通常棚面骨架在安装或维护时,会用铁丝来把竹竿和钢丝固定到一起。虽然铁丝的连接口朝下,但是剩余铁丝头会出现倾斜向上的情况,如果铁丝过长,就可能穿刺到膜形成裂口。
二是立柱内的钢筋。不少棚室使用的立柱表面粗糙,并且立柱顶部的钢筋露头,不及时将钢筋头处理掉,可能在拉放棉被时,由于棉被的重压而对膜造成破坏。
三是安装时不细心。在人为安装膜时,由于不注意地面、棚面等凸起物或人为不小心拉扯以及捆绑固定棚膜等,都可能会对膜造成损伤。尤其是膜受到尖锐物划伤产生的细小伤口,当时很难发现。
四是压膜措施不当。在一些压膜绳与骨架相对紧密的地方,膜往往会容易破损,这样的破损会成为膜破裂的潜在威胁。对此,应注意检查棚膜破损情况,有漏洞的及时修补,以免棚内进风造成膜被鼓破。
对于破损不严重的膜应及时修补,可用透明胶带或专用粘合剂修补,常用方法有水补法、纸补法、糊补法、胶补法和热补法等。水补法,即把破损处擦洗干净,剪一块比破损地方稍大的、完整的膜,蘸上水贴在破洞上,排净两膜间的空气,按平即可。纸补法,即膜轻度破损,用纸片蘸水后趁湿贴在破损处,一般可使用10天左右。糊补法,即用白面加水和成糨糊,再加入相当于干面粉重量1/3的红糖,稍微加热后即可用来补膜。胶补法,即把破洞四周洗干净,用毛刷蘸专用胶水(或其它粘着剂)涂抹,过3分钟-5分钟后,取一块质地相同的膜贴在上面,胶水干后即可贴牢。热补法,即把破损处洗干净,用一块稍大的膜盖住破洞,再蒙上2层-3层报纸,用电熨斗沿接口处轻轻熨烫,两层膜受热溶化,冷却后便会粘在一起。
对于破损严重的棚膜,建议在合适时机及时更换。
避免卷帘机支架生锈污染膜
据了解,使用桥式卷帘机及前屈伸臂式卷帘机的棚室,膜受铁锈污染特别严重,这是因为这两种卷帘机的支撑架正好位于棚膜的上方。经过多年使用的卷帘机骨架生锈后,大量的铁锈落到膜上后导致棚膜发黄、变褐,失去原来的透光能力,而且受铁锈污染的膜部分材质会出现变化,由原来的柔软变得硬脆,遇到大风天气很容易破碎。
建议对发生铁锈的卷帘机支架及时处理,仔细打磨后涂防锈漆,避免铁质支架继续腐蚀生锈而污染膜。
对于新更换的膜,在卷帘机支架下方的膜上铺设隔锈膜或布,防止铁锈直接落到新膜上。隔锈膜或布的宽度一般是1米-1.5米,既要防止铁锈落到棚膜上,又不能对棚室采光造成影响。
另外,不同类型卷帘机防锈污染的方法也不一样。桥式卷帘机,由于用的钢管较多,支架的表面积太大,着生的铁锈也很多,因此需要上下进行保护。上部保护是使用布料将支架包裹起来,由于支架顶部是机头滑轨的行走位置,可只包裹支架下半部即可。前屈伸臂式卷帘机由于立杆和撑杆高,可用薄膜或PVC管包裹起来,防止铁锈落下。